降噪技术的由来与发展 ,主动降噪与被动降噪的由来。

首页    关联服务    降噪技术的由来与发展 ,主动降噪与被动降噪的由来。

 

       首先讲一个故事:《吕氏春秋》当中有记载:晋国贵族范式在覆灭的时候,百姓发现了他们家的钟(古代打击乐器),想要顺走但又怕钟声惊动别人,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再动手,这样自己听不见声响也就意味着别人也听不见声音……放到现在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这也成为人类在探索降噪的历程中最著名的失败案例:掩耳盗铃。

       随着时代发展,生活品质提高,而这种通过隔音来达到减少外界声音对耳朵拾音造成干扰的方法成为耳机设备最初的降噪方式。通过耳塞、隔音棉、隔音板等隔音从而达到降噪效果的这种降噪原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物理降噪。

      但这种降噪效果远远不够,当外界噪音达到更大音量时,物理降噪就相对逊色了,外界的噪音依旧能影响着隔音棉内的音乐。这一现象在欧洲飞往波士顿的飞机上的Amar G. Bose博士身上就发生了,严重印象了他在飞机上欣赏音乐的兴致。这激发了他对主动降噪技术的研究动力,在下飞机之后就开始推导验算,写出了降噪耳机最原始的方程式。

      世界上第一个降噪耳机由此诞生。与所有的高精尖技术一样,这项在当时看来先进的技术最早也是应用在军事领域。且在美国空军广推开来,节约了大量耳朵损伤补贴金的发放。

      而后主动降噪技术广泛应用到更多领域,成为主流降噪方式。主动降噪技术的原理不是很复杂,就是通过收集噪声,然后经过内部的降噪电路运算后,发出这些噪声的反向声波,来抵消噪音。每种噪音的种类、频率都不一样,而且噪音的传递速度很快,降噪算法才是主动降噪需要攻克的最复杂的一点。所以,如何在不同的噪音传递到耳朵之前就能清楚辨别,然后释放出对应的声波进行抵消,这就是这项技术的关键。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耳机层面,而这面临着需要更多问题,当然还有降噪芯片成本问题。

2021年6月5日 17:21
浏览量:0
收藏